微美學內文

24
11.Nov
微美學 × 宅日子發現藏在平凡生活的美好,感受宅在家的好日子 2015-11-01
大圖-1 大圖-2
開闢孩子的生命視野,從家開始。
至今仍記得某次上山露營時,令人動容的一幕。就在吃過晚餐後,一位小妹妹跑來我們帳篷說,要帶我們去看一個很漂亮的東西,大家猜想是星星,或是螢火蟲,走了一段路,答案終於揭曉,竟是一隻蛾,展開巨大雙翅停在牆上,在燈光照耀下,特殊的蛇頭斑紋閃著金光,十足霸氣。小妹妹驕傲的向大家解說:「我爸爸說這是皇蛾,是全世界最大的蛾喔!而且很難看到!」短短一句話,展現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土地認同,也打破了人們對於女孩的刻板印象,相信參與過皇蛾復育的保育人士聽到這段話,該有多欣慰!曾有個朋友說:「比起迪士尼樂園,更喜歡帶孩子到處欣賞風景,想讓在城市長大的孩子知道,世界如何遼闊,還有各種大自然地形與生物的美麗。」金鋐微美交屋時,幾位住戶聽到未來周邊會重劃,有些遺憾的說,很希望能多享受一下新竹市區難得的清新空氣和開闊視野,作為鄰居,雖然希望房子能增值,卻也想要多看幾次秧苗、白鷺鷥覓食和金黃稻浪,還有夜晚作幽居雅士,隱身慢賞熠熠燈海,也期盼未來住戶的孩子們長大後,能興奮的跟我們分享春天來了 ─ 因為喜鵲回來杉樹爺爺這築巢了。

|藝文消息:新竹拾光藝文分享平台
[拾趣]
別讓「大自然缺失症」,奪走孩子的想像力
金鋐微美_16 IMG_0098-1024
「為什麼星星會閃?雲會動?」「蚯蚓有嘴巴嗎?」「溪裡的水從哪裡來?」孩子們的提問實在令家長們疲於接招,然而若是有一天,他們背對大自然這座知識寶庫,不再充滿好奇心,我們又如何能期待在他們貧脊的視野中,看到對未知的渴望和想像呢?理查‧洛夫在《失去山林的孩子》書中,首先提出新詞彙「大自然缺失症」,這並不是真正的病症,而是描述人類因為和大自然疏遠後,對於生活包括生理和心理的諸多影響,在科技日益融入人類生活的同時,提供另一種角度的反思。他在書中提到:「對孩子來說,大自然的面貌是豐富多變的,大自然能給孩子更為廣闊遼遠的天地,既不同於父母的親情世界,也不像電視那樣偷走孩子的時光,她能豐富孩子的心靈,帶來一個大人世界以外,充滿想像、自由、隱密、寧靜的領地。」
提高視線。家中的窗=孩子的眼睛
世博_08 金鋐微美_22
「窗」是一個空間的眼睛,捕捉了光線和風,在冬天留住溫暖,在夏天引入涼爽,對於才剛開始探索與學習的孩子們來說,「窗」也是他們的眼睛,建立了他們對世界的第一印象。在許多親職講座中,常有家長提問:「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?」幾乎每位講師們的回答都是:「你拿起書本或報刊來看,孩子自然就會跟著做。」我們如何生活,其實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,學習了同樣的作息模式,若希望孩子在家中不要當個3C低頭族,不妨全家人偶爾一同提高視線、欣賞窗外的日出日落、彩虹或雲彩,或許更勝每週或僅僅每月一次的露營。當孩子們為了贏在起跑點,每日被滿滿行程追著跑時,為他們留一扇窗,幫助他們用正面方式釋放煩悶,鼓勵他們把眼光看遠,讓四季景致成為想像力泉源,也是對孩子未來的祝福。
滋養身心。居家環境=孩子的成長場域
公道五路_06 金鋐微美_20
如同孟母三遷的故事寓意,環境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,家長們無不看重,這是為孩子選擇的第一本課本,包括周邊店家、治安、學區與否等,最好每項都不必妥協,而有部份家長,他們則特別看重大自然對於孩子身心的正面影響。心理層面的影像,舉凡對於五感的豐富觸發、對環境生物的認識與同理,以及感受力與想像力的培養,而生理層面的影響,近年也逐漸受重視。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團隊曾在《親子天下》刊載的文章中提到國際知名醫學期刊《過敏(Allergy)》的一項研究,研究針對芬蘭和愛沙尼亞兩地、橫跨四個世代、超過1萬名、年齡介於6個月的寶寶到20歲的青少年,將他們的住家環境分成森林、農地、建地、濕地和水域共五種不同地貌,追蹤檢測吸入性過敏原E型免疫球蛋白(IgE)的含量,結果從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觀察到,居住在多綠樹或農地遍佈的孩子,發生過敏體質機率愈低,顯示童年時期頻繁接觸綠地的重要影響。
 
全家人一起露營、登山、旅遊或讓居住環境更親近大自然,都是增加孩子與自然接觸面積的方式,讓這位良師益友,陪伴他們拓展生命視野。
[宅樂]
好閱。《失去山林的孩子:拯救「大自然缺失症」兒童》
A1010266
這本2005年出版的書籍,是第一本總結了眾多領域對於「人與自然」之間關係研究成果的書籍,作者理查‧洛夫以他親身採訪過的眾多案例,結合包括環境心理學、自然史學、人類生態學、神經生物學、教育心理學等各領域學者的論點與多年研究證據,點出了科技、都市發展,造成自然棲息地消失、人與自然環境隔絕,衍生出的諸多問題,作者不僅於2008年獲得歷史悠久的環保組織「奧杜邦學會」頒發獎項,本書也引起教育界的重視,更產生蝴蝶效應,環境教育、兒童山林教育機構組織紛紛成立,生態社區開始成為趨勢,期待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孩子們,可以和大自然重修舊好、取得平衡。 

|網路購書:《失去山林的孩子:拯救「大自然缺失症」兒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