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美學內文

28
03.Mar
微美學 × 宅日子發現藏在平凡生活的美好,感受宅在家的好日子 2016-03-01
001 主圖2 主圖4
揉合。生活的浪漫漸層。
有人說,灰色其實一點也不沉悶,它奔跑在黑與白之間,善變而協調,是最接近人性的顏色。這樣的比喻,其實也很貼近日常生活。曾有一次車子壞了,所幸走路回家,剛從忙碌節奏中脫身時,走起路來仍舊是略帶急促的行軍快步,一會兒後,才漸漸地放慢兩旁景色捲軸的播送速度,看到地磚的紋路、枝上樹葉的輕微晃動、店門口掛飾上的歡迎詞,以渡假時才有的清晰心境,欣賞總是匆匆掠過的歸途,才意識到自己彷彿是從黑走向白的灰,由深而淺地,慢慢褪去沾滿身心的渾沌,回到純白赤裸的模樣…原來「回家」,從來不是一門之隔,打開、關上,這樣的乾脆絕對,還需要一些過程,讓思緒好好塵埃落定,就像在大自然中,沒有絕對的紅或綠,哪怕是一片花瓣,都藏有含苞與盛開的暈染痕跡;細數樹木的年輪,也能發現伴隨不同時間,由生命流動紀錄的,窄和寬堆疊而成的季節漸層。
 
引領世界設計潮流的Pantone公布了2016年度趨勢色彩,首次不是單一顏色,而是透過一張隨風舞動的薄紗,呈現薔薇粉與寧靜藍的漸層流動,以詩意的表現,點出在這新舊交替快速、生活行程緊湊的時代,人們需要一種溫和、協調的撫慰力量,作為快與慢、剛與柔、外與內各種絕對之間的揉合與緩衝,而這份趨勢,也早已被建築家、藝術家預見,透過作品的漸層意象,創造生活流動,進而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,在「漸層」中,發掘更多細緻與溫度。
[遊賞]
快與慢。渲染冷暖色調。
2-1 2-2 2-3 2-4
在凡事求「快」的現代社會中,越來越多人發現「慢」的價值,義大利提倡慢食主義後,更催生了「慢城運動(citta slow)」,喚起對在地傳統建築、文化的尊重。相對於快速發展的城市,慢城的「慢」,不是反對商業化都市,而是更趨近於「找到自己節奏」的意味。經此詮釋後,快與慢,不只用來形容速度,還獲得了「現代」與「傳統」的延伸意義;同時快與慢,也不再是二擇一,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節奏,就像是游移在冷暖色漸層中一樣切換自如。
 
因著色彩給人的感覺,可以粗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,像是海洋一樣理性冷靜的藍、綠、紫;像陽光一樣溫暖活潑的紅、橙、黃。去年在東京開幕的傳統畫材專門店「PIGMENT(ビグモン)」,隈研吾以竹簾的靈感,作為從外觀延伸到室內的曲線,在牆上的間隙,依著類別與冷暖色調,按深淺陳列著4000多種色彩顏料,壯觀的色彩牆,如同造物者用來揮灑世界的畫布,從三原色的碰撞,渲染出一層又一層的色階,若用浪漫的視角看世界地圖,從熱情的赤道,到包圍著藍海的雪白冰山,跨越不同地域、不同文化風俗的交流,也是經過長久時間的揉合,才有如此豐富的色彩吧!透過色彩的漸層表現,隈研吾細緻傳達了PIGMENT的精神 ─ 「創造『現在』的傳統畫材實驗室」,期盼珍貴、稀有的傳統畫材,能與現代年輕藝術家的異想,揉合出新意。
 
回憶起去年由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策展的「SUBTLE」紙展覽中,由藝術家三澤遙設計的紙之花,透過傳統鉛筆從削鉛筆機削下的環狀紙片,聯想到花朵,於是將一層層不同顏色的紙,透過削鉛筆後的紙片概念創作,絢爛的漸層色彩一如盛開花朵讓人憐惜。一開始是本於對日漸凋零的傳統感到不捨,與現代美感結合後,卻讓傳統中緩慢的細緻美,重新綻放,而欣賞者也對自己生活中,如何取捨快慢,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保留傳統細膩的美質,有了另一番思考。
 
Photo credits:Pigment Tokyo / Takeo Paper Show
 
柔與剛。融合獨有意象。
3-1 3-2 3-3 3-4 3-5 3-6 3-7 3-8 3-9 3-10 3-12
過年到新竹高鐵站接友人,等待的時刻,終於可以好好凝望、觀察這座曾經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作品,它是許多人旅途的起點,也是返鄉游子的終點,有依依不捨,也有對未來的期待抱負,還在思考待會要如何介紹新竹,看著高鐵站如風帆般的外觀,腦中突然浮現「剛柔並濟」四個字,的確,廣為人知、象徵剛硬的科學園區,還有蘊含豐富、像河流般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,是新竹無可取代的剛與柔。
 
為其操刀的建築師姚仁喜,是台灣少數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AIA(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)頒發榮譽院士的建築師之一,讓人印象深刻的曲面屋頂,其實是他不經意凹折名片而產生了靈感,運用剛硬的不鏽鋼材質,詮釋新竹的風,不只減少陽光直射,還有導引氣流的作用;橢圓形車站主體,則是取自客家傳統中的圍籠屋;走過空橋的人,看著眼前由玻璃和鋁打造的「未來之牆」,再回頭張望以磚瓦、木、石等設計而成的「傳統之牆」,一個城市的美好,融合在這時間與空間的樞紐,釀成專屬新竹這座城市的風味。
 
而對於建築師安藤忠雄而言,墨西哥的風味又是如何呢?由墨西哥藝術家Bosco Sodi,以及藝術收藏家Patricia Martin發起的非營利藝術組織「Casa Wabi Fundacion」,在墨西哥南太平洋海濱成立了跨界藝術中心,這同時也是安藤忠雄亮眼國際的新作。這座藝術中心,讓各地藝術家可以到此與當地自然、現代藝術及附近社區交流互動,在此激盪出更多新創和實驗性語彙,再帶入日常生活。「Wabi」即是日文的「侘び」,源於禪學的基本精神,有簡樸、不需裝飾、直指本源的意思,因此安藤忠雄在設計時,主軸放在融合建築與當地自然,整體區域由沿著海岸綿延312公尺寬的橫向牆面,以及垂直向通道構成了十字架構,再延伸出不同用途的空間。建築本身則揉合了獨鍾的清水模以及當地常見的棕梠葉屋頂「Palapa」,讓人的視線沿著屋頂往上延伸時,可以捕捉到軟性的傳統元素;而視線往下時,則有幾何構成的剛硬清水模牆、石質地板,可以捕捉到現代感,在這只屬於當地的建築與空間,剛與柔彼此相輔相成,融合成獨有、無可取代的深度意象,潛移默化地,引出人們深藏內心的豐沛情感與創造力。
 
Photo credits:彙朗攝影  /  Casa Wabi Fundacion
表與裏。模糊界線。
4-1 4-2 4-3 4-4 4-5 4-6 4-7
曾經我們以為,將空間分隔開的,就是水泥牆,唯有透過窗,我們才能窺見牆外的一動一靜 ─ 那幅掛在牆上,時而靜止不動、時而變換的風景。在大部份習以為常的劇情中,我們的視線所及永遠只有一角,偶爾發生幾幕驚喜,才會讓人想向前一探究竟,然而在建築師妹島和世的眼中,建築是清透、輕盈的,透過她第一個驚豔世界、榮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的作品「金澤21美術館」,讓人感受到兩個相鄰的空間,雖然界定的用途不同,卻可以擴大窗的定義,在採光通風之外,將「外」與「內」昇華為視角的互換,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,可以跟隨陽光與風,自然地、不經意地流動。
 
在妹島和世的作品中,「梅林之家」較少被談論到,這個2003年底完工的私人住宅委託案,空間不大,卻能傳達她的思想脈絡。一開始,兩個從事廣告業的夫妻,因為喜歡妹島輕盈、純白的風格,希望能由她能在存土存金的東京,打造屬於他們的家屋,最後雖然沒有完全按照夫妻的要求「像工作室的開放空間」設計,但完全超乎一家四口的期待。整棟建築像是一個白色的盒子,為總面積23.5坪的三樓透天,為了節省空間,使用薄鋼板來取代水泥牆,把空間按照客廳、餐廳、廚房、五間臥室、衣帽間、儲藏室等區分為細碎的空間,並且透過精密計算來設計開窗位置,當人置身其中時,無論是從室內看向室外,或是從一個空間遙望另一個空間,會發現打破界線、層層穿透的微小驚喜,讓一家四口齊聚時能交流情感,各自活動時也有專屬角落,在開放與隱私中取得平衡,而自己的家和家人,就是最美的窗景。
 
跟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程生活,我們要如何在快與慢之中找到自己的節奏、揉合傳統與現代、在剛硬的水泥叢林中保留人文的柔軟,以及增加彌足珍貴的真實互動呢?空間作為人生活起居、影響情感的強大存在,希望從建築師和藝術家作品而來的心領神會,可以應用在生活各處,渲染更多漸層的細緻美。
 
Photo credits:《建築文化》 No.670